入山見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入山見梨>>正文


【梨饗食事】山林裡的記憶之味—梨山原住民的香料智慧

作者:AgileCross-權子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9-10 點擊數:31

山林裡的記憶之味—梨山原住民的香料智慧

在梨山的風土餐譜中,我們總習慣於讚頌那些被悉心照料的甜美果實,它們是人類汗水與土地合作的結晶。然而,在這片被精心規劃的果園之外,還有一種更古老、更深遠的滋味,它不來自耕耘,而來自山林的贈與,來自泰雅族人血液裡流傳的記憶。

這,就是根植於山地生活的香料智慧,它們不只是調味,更是生存的技能、祭儀的靈魂,是這片土地上最早的、關於「吃」的生活哲學。
馬告-梨山遊客中心-2.jpg

不僅是調味,更是與山林共存的法則

在泰雅族的傳統中,使用香料並非單純為了讓食物更美味,它首先源於對環境的深刻理解與生存需求。在沒有冰箱的年代,獵人上山數日,如何保存獵物?答案,就在那一把墨黑色的馬告(Maqaw)裡。馬告,學名山胡椒,其獨特的檸檬與薑的辛香,不僅能為肉類去腥,其天然的抗菌防腐特性,更是最原始的保鮮劑。將馬告搗碎,與鹽一同塗抹在山豬肉上,不僅是為了風味,更是為了讓這份來自山林的恩賜,能被安全地帶回部落與家人分享。

而氣味更為霸道的刺蔥(Tana'),則展現了另一種生存智慧。其強烈的柑橘與花椒香氣,被認為具有提振精神、驅逐瘴癘之氣的效果。在處理味道較重的野味或溪魚時,加入幾片刺蔥嫩葉,便能巧妙地壓制腥羶,並以其獨特的「帶電感」,喚醒因勞動而疲憊的味蕾。這些香料的運用,是泰雅族祖先「Gaga」(祖訓與生活規範)的一部分,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存,並物盡其用的生活方式。

馬告-梨山遊客中心.jpg

舌尖上的文化印記:從家常到祭典

香料的味道,最終會沉澱為文化的記憶。對許多梨山的泰雅族人來說,「馬告雞湯」不僅是一道料理,更是「家」的味道。那溫暖的辛香,是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是遊子返鄉時,第一口嚐到的溫暖與慰藉。而「刺蔥煎蛋」,則是最樸實的家常菜,用最簡單的方式,將山林的狂野氣息帶上餐桌。

這些味道,也深刻地融入了祭典與分享的文化之中。在部落重要的慶典或分享獵物的場合,烹煮食物時加入這些代代相傳的香料,不僅是為了美味,更是一種儀式性的宣告:我們吃的,是這片山林所滋養的一切,我們也將這份感恩,透過食物分享給每一位族人。

刺蔥-邦查提供.jpg從部落廚房到地方創生:野性風味的轉身

近年來,這些原本屬於部落的私房風味,正逐漸被世界看見。梨山地區的餐廳與業者,開始嘗試將這些傳統香料與在地名產結合。例如,有報導指出,業者發揮巧思,在肉類料理中,同時加入梨山水蜜桃的甜與馬告的辛香,創造出令人驚豔的風味層次。

原住民套餐裁切-邦查提供.jpg

更有許多年輕一代的族人或地方創生團隊,看到了這些山林瑰寶的價值。他們不再只是採集自用,而是開始系統性地整理、包裝,開發出馬告香料鹽、刺蔥粉、香料茶包等產品。這不僅為部落帶來了新的經濟收入,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的產品推廣,都是一次文化詮釋的機會。他們告訴消費者,這不僅僅是一罐調味料,更是台灣山林的故事、泰雅族的智慧,以及一種永續採集的生態態度。

馬告豬肉披薩-邦查提供.jpg

馬告、刺蔥、山薑……這些來自梨山山林的香料,從來不只是植物。它們是獵人的夥伴、是長老的烹飪秘方、是祭典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與一片土地深刻連結的證明。當我們有機會品嚐到這些充滿野性活力的滋味時,我們嚐到的,其實是一份活著的歷史,是梨山在甜美之外,那更深邃、更強韌的靈魂。
刺蔥奶油雞肉披薩裁切-邦查提供.jpg本文圖片由哈囉!邦查 Ciao Pangcah、梨山遊客中心提供


文章錄入:Michelle 責任編輯:Mich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