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見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入山見梨>>正文


【梨饗食事】山上的質樸與溫潤—梨山甜豆與蘿蔔的生存之道

作者:AgileCross-權子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8-25 點擊數:11

山上的質樸與溫潤—梨山甜豆與蘿蔔的生存之道

在梨山的田野間,季節的更迭不僅僅是風景的變換,田間作物在四季流轉中的悄然輪替。當人們的目光總是被夏季飽滿多汁的水蜜桃、秋日掛滿枝頭的甜柿和蜜蘋果所吸引時,在這片土地的菜譜上,還有兩種相對質樸的身影,它們分別以質樸與溫潤低調地訴說著梨山農人如何在市場經濟與土地倫理之間,尋找生存的平衡。

它們,就是梨山的「甜豆」與「蘿蔔」。分別代表著是夏季市場上的「機會主義者」,和冬季農閑時的「土地療癒師」。

夏日裡的質樸恬甜—甜豆的經濟學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梨山的甜豆,與高麗菜、夏季青蒜一樣,是「產期調節」下的

智慧產物。當平地因酷暑炎熱,難以生產出豆莢飽滿、清脆無渣的優質甜豆時,梨山的海拔與涼爽氣候,正好為其提供了完美的生長舞台。

這就是農民種植甜豆最主要的原因——經濟效益。它填補了夏季的市場缺口,成為了繼高麗菜之後,另一個高經濟價值的夏季蔬菜。因此,甜豆在梨山的角色,更多是面向市場的、充滿策略性的。

梨山甜豆1(梨山豐久果園).jpg

而高海拔的風土,也確實賦予了它高辨識度的風味和良好的體質。梨山的日夜溫差,讓甜豆在緩慢生長中,將更多的甜份鎖在豆莢與豆仁裡。相較於平地甜豆,梨山的甜豆豆莢更為厚實、水分飽滿,一口咬下,那「喀」的一聲清脆聲響格外響亮,隨之而來的是一股幾乎沒有豆腥味。這份極致的脆與甜,是它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本錢,也是農民辛勞換來的經濟支柱。
梨山甜豆4(梨山豐久果園).jpg

冬日裡的溫潤之心—蘿蔔的土地哲學

相較於甜豆的市場導向,蘿蔔在梨山的故事,則顯得內斂而溫柔,它更多是為了農人自己,以及腳下的這片土地而種植。

在梨山,蘿蔔通常不是為了大規模銷售而栽種的主力。它往往出現在冬季果樹休眠、或夏季蔬菜採收後的輪作空檔期。一位老農曾分享:「夏天把地力給了高麗菜,冬天,總要讓土地休息一下,種些蘿蔔,是我們自己要吃的,也順便幫土地鬆一鬆土。」

梨山白蘿葡3(768果園).jpg

農人靠天知足的樸與善,抒情地道出了蘿蔔的兩大價值。其一,是「自耕自食」的溫飽。在寒冷的冬季,一顆從自家田裡拔出的白蘿蔔,不論是做成醃物或與排骨一同慢燉,便是一鍋能溫暖全家身心的熱湯。梨山的蘿蔔,因在低溫中緩慢生長,肉質格外緻密、甜份高而辛辣味低,燉煮後入口即化,湯頭也格外甘醇。這是在地農家餐桌上,不對外人道的樸實美味。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價值,是「善待土地」。蘿蔔深長的根系,能夠鑽入被夏季作物壓實的土壤,幫助改善土壤的物理結構,增加透氣性。同時,與高麗菜等十字花科作物進行輪作,也能有效打斷特定病蟲害的循環,是一種最自然、也最古老的「土地療癒法」。

梨山白蘿葡1(768果園).jpg

一樸一潤,完整了梨山的生活樣貌

甜豆與蘿蔔,一個質樸、一個溫潤;為了生計的奮鬥也為了生活的溫度與土地的健康。當品嚐著梨山甜豆那充滿活力的清脆時,嚐到的是農人順應市場的商業智慧;而在寒冬中農人們圍著一鍋溫暖的蘿蔔排骨湯時,則是他們與土地共存、代代相傳的生活哲學。這兩種看似尋常的作物,共同完整了我們對梨山風土的想像,也讓我們理解到,一片土地的價值,從來不僅僅是市場上的價格所能定義的。

本文圖片
梨山甜豆由 梨山豐久果園 提供
梨山蘿蔔由 768農園 提供



文章錄入:Michelle 責任編輯:Michelle